講座的前二篇文章中主要著重在評估並建立輕量化的觀念,但有了觀念和評估後,我們只算是跨出了輕量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就要依據自己的觀念(接受度)、心態、預算等評估實際來一步步進行有形的輕量化了。
在文章一開始要請大家複習一下我們看待「裝備」該有的觀念─「裝備」只是一種「工具」,它是協助你上山、輔助我們達成「安全」、「樂趣」與「舒適」的工具,也因為它只是工具,所以你(使用者)才是工具的靈魂,而符合你需求的裝備也才是有價值的。
第一步,我們對輕量化裝備該有的認知:
1.輕量化裝備可不只是重量輕:「輕量化裝備」顧名思義是指它本體的重量相對來說比較輕,只是如果你只認為「輕量化裝備」就只是重量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一開始我們得先來檢視這所謂「輕量化裝備」,看看它們除了「輕量」之外,還有些什麼不同?
就定義來說,裝備是一個「工具」,所以它們的必定有為了達成特定使用目的的功能與設計,而所謂輕量化裝備設計的出發點並非全然只在於讓它的"重量輕",真正輕量化的裝備(這裡指的可不是那些明明不輕量卻賣的很貴的玩意)就是為了"輕量化需求使用"而設計,因此除了重量輕,它們大都還會有著以下這二項特點:
①輕量化備會達到本體的輕量會有許多設計針對性和使用侷限性,也就是說使用上往往也比一般的裝備有著更多的限制。
②輕量化裝備更需要使用者技巧與整體裝備系統化的配合。
輕量化裝備為了要減輕本體重量就得付出相對的代價,像是使用輕薄的布料、設計簡單與極簡化等等,只是很多人對於「輕量化裝備就是針對輕量的使用」的核心意義缺乏認知,以為只要裝備重量輕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所以買了一堆輕量裝備上山,卻因為不了解它們設計針對性、限制、和系統化搭配使用的技巧,甚至拿它當一般裝備來使用,結果是對輕量化裝備「不好用」、「不舒適」等批評也就由此而來。我希望大家都要明白,重量輕正如一體的二面,不一定會是優點,有時也可能是它最大的缺點!這一切都看你如何"使用"它。
記得有篇關於輕量化的文章是這麼寫到:「市面上有許多強調輕量化的背包,但過度輕量化的結果就是犠牲了背負系統的舒適性及耐用度,反而是反效果」。這句話事實上只說對了一半,因為輕量化的裝備本來就是要以材質或設計來換取輕量的代價,因此重點應該是在輕量化裝備的使用者要有正確的認知、使用與配合。這也就是說,採用輕量化背包表面上看來是在單項裝備的重量上減輕了,但空有輕量背包卻裝著沒有輕量化的裝備,只在背包上減少的重量是不能帶給你相對的舒適。
再進一步來分析,所謂極輕量的背包,從設計目的來看用以背負輕量的裝備,而且它為了達到極輕的本體重量,所以它不強調背負系統甚至沒有背負系統,要發揮這樣一顆輕量化背包該有的優點,所需要的是背包內裝備的整體輕量化以及使用者的打包等技巧等,至於本體重量的輕重則不能完全代表它們就沒有舒適性與耐用性。
如果在適當的打包技巧輔助下,一顆沒有背負系統的背包在9kg以下的負重應該都能達到舒適的要求。但是,如果你以一般有背負系統背包的方式來使用它,塞了12kg的裝備超出它的負重能力設計,那輕量化的背包怎麼可能讓你覺得舒適呢? 因此,做為一個使用者應該具備的是對於輕量化裝備的正確認知。世界上所有的裝備不論輕不輕量都一樣會有其優缺點,而越輕量的裝備相對上使用的針對性或限制也越多,我們始終都別忘記使用者才是工具的靈魂,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與方法,也不瞭解裝備的優缺點,輕量化的裝備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輕量反而會成為它最大缺點與你的最沈重負擔。
雖然輕量裝備對於輕量化很重要,但請不要將它視為輕量化的全部。有些輕量化的分享往往只著重在裝備上,而缺少了觀念、作法,適用、評估等過程,因此像強調"背的是「輕量化」背包"、"用的是「輕量化」睡袋"等到處充斥,似乎光靠買輕量化裝備就能達成輕量化,卻不知是裝備只能算是輕量化的一環,而且光有輕量化裝備也並不能算是輕量化,在把裝備輕量化之前請先把我們的"心"輕量化吧!
2.號稱輕量的裝備真的輕量嗎?看看現在市面上一堆打著輕量化招牌的產品,但事實上它們可是不一定輕量,請不必被包裝上「輕量」的字樣所迷惑,這很可能只是個宣傳口號,請你實際上看看規格表上的重量數字,雖然這多少會有誤差存在,但有時這也是我們唯一的參考。至於各項裝備所謂輕量的量化標準,在接下來的內容會再和大家一一說明。
個人感覺近年來輕量化已經到了一個「濫用」的程度,放眼市面有多少裝備都是標榜輕量之名來吸引消費者。但事實上,一般的大廠只能做到相對輕量化的產品,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的目標群眾是一般消費者,而這些使用者並不是真正的輕量化登山者,太輕量的產品並不符合使用需求,所以很多打著輕量化的裝備都只是"相對"來說比較輕量而已,而這比較的標準是市面上一般的裝備,所以和真正強調輕量化裝備來比真的一點都不能算是輕量。
舉個例子來說,大廠一顆空重1.5kg的背包相對於同樣等級的2.5kg當然是輕量,所以廠商也會打著輕量招牌來宣傳,但相對於真正輕量化的背包只有500g以下的空重,這1.5kg只能算相對比較輕而已。我希望大家不必迷信市場上一些大品牌所謂輕量化的產品,有時這只是提高價格的花招之一,很多號稱輕量的的裝備只要看看實際數字就明白根本不輕量,甚至是一點都不輕量的裝備卻也打著輕量口號,所以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你能有所收獲,明白輕量的真正意義,未來也許能少花一些冤枉錢。
3.輕量化裝備一要花很多錢嗎?這是對輕量化最常見的誤解之一,但就如我一再在文章內強調,花錢不一定是輕量化的唯一方法,花大錢更是不必要!請視你的需求來選擇輕量化裝備,在第二章的觀念就是你的需求評估的依據。
在此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以「輕量」所定義的九公斤基本重量,幾乎不需特別購買所謂輕量化裝備也可達成。大家如果能多花一些時間對行程和裝備做好計畫與規畫,就能減下相當的重量。再者,輕量很多部份可以用DIY的方式達成,這部份的花費往往比購買所謂輕量化的產品更便宜也更有成就感,還更符合個人需求。最後,如果要花錢,在輕量化幾乎已成為市場的主流後,各大廠對於產品的重量也日漸重視起來,一般的產品也能有一定的輕量。總之輕量不一定得和高昂的售價畫上等號,更不該是花錢的同義詞,就個人經驗來說,我是從不認為真正輕量化的裝備都會比一般重量的產品還要來得貴。
4.輕量化裝備一定(不)舒適或耐用嗎?舒適這部份有較多相對於個人的定義,因為個人對於舒適有著不同的需求,正如我在前二章之中所說,請你認真評估自己對於舒適的接受度和取捨,符合你個人舒適度的輕量化並非難事。
至於耐用度,所「輕量化裝備不耐用的說法」也並不一定能成立,因為現今科技的日新月益讓材質也能在輕量與耐用中能得到一個平衡,而且經過多年來輕量化的開發,許多新的材質與布料不但輕量而且也更強靭,如果能再配合使用者正確的認知,相信輕量化裝備還是有一定的耐用度的。另外一提就是,輕量化裝備往往也有著比一般更簡單的設計,正所謂「最簡單的設計就是最實用的設計」,看似多功能卻華而不實的設計很多時候也只是徒增重量而已。
5.輕量裝備需要整體與系統化的搭配:關於裝備的系統化會在後文中有詳細的說明,在此先簡單提出觀念介紹。
所謂「系統」依維基百科的解釋,泛指由一群有關連的個體組成,根據預先編排好的規則工作,能完成個別元件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我們如果把系統的概念導入登山裝備中,我們則可把所有的登山裝備視為一個大系統,在其之下則依所需執行功能關連性(如睡眠、衣著)等再加以分類(組),讓各系統中的單項裝備能以組合搭配方式作用達到更好的使用效益或效能。這也就是說,請不要把各項裝備僅僅視為單一個體,如果我們把它們做系統化的組合使用,反而有可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6.裝備採購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一位對岸網友提出的,但個人覺得它不只適用於輕量化裝備,一般裝備採購也適用,所以特此引用。
①實用性
②需求性
③量力而為
④循序漸進
任何裝備在採購前我們都可以用這些原則來審視,事前更別忘了做好功課,不只要上網查查別人的使用心得,更別吝惜向別人發問和討論,這樣才能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裝備。
最後,再說一次,所有裝備的中心還是使用者你自己,所以滿足你的需求才是裝備的價值,也許沒有人是可以在登山的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我希望大家都要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你大可不必一開頭就花大錢買高貴等級的登山裝備,因為它們一定不會符合你的需求,我建議可以從功能最簡單、價格最便宜的款式來採購,這樣在你明白自己需求後,裝備要升級才有足夠的空間。在此提出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只看品牌不重功能(需求)是無知,只重裝備卻缺乏知識是無能」!
這輕量化講座的第三章拖的有點久,實在是因為本章內容太多,所以一下子也無法全部完工,目前我只能將它分為二到三篇來分次推出,請大家見諒。在以上第一部份我還是希望先建立對於輕量化裝備應有的觀念並破除一些關於輕量裝備見的誤解,後半段的內容中我提出輕量化實際的做法和概念,就敬請期待了。
延伸閱讀:
豪哥的輕量化講座(一) 豪哥的輕量化講座(二)
山行者豪哥 2011/09/19
在文章一開始要請大家複習一下我們看待「裝備」該有的觀念─「裝備」只是一種「工具」,它是協助你上山、輔助我們達成「安全」、「樂趣」與「舒適」的工具,也因為它只是工具,所以你(使用者)才是工具的靈魂,而符合你需求的裝備也才是有價值的。
第一步,我們對輕量化裝備該有的認知:
1.輕量化裝備可不只是重量輕:「輕量化裝備」顧名思義是指它本體的重量相對來說比較輕,只是如果你只認為「輕量化裝備」就只是重量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一開始我們得先來檢視這所謂「輕量化裝備」,看看它們除了「輕量」之外,還有些什麼不同?
就定義來說,裝備是一個「工具」,所以它們的必定有為了達成特定使用目的的功能與設計,而所謂輕量化裝備設計的出發點並非全然只在於讓它的"重量輕",真正輕量化的裝備(這裡指的可不是那些明明不輕量卻賣的很貴的玩意)就是為了"輕量化需求使用"而設計,因此除了重量輕,它們大都還會有著以下這二項特點:
①輕量化備會達到本體的輕量會有許多設計針對性和使用侷限性,也就是說使用上往往也比一般的裝備有著更多的限制。
②輕量化裝備更需要使用者技巧與整體裝備系統化的配合。
輕量化裝備為了要減輕本體重量就得付出相對的代價,像是使用輕薄的布料、設計簡單與極簡化等等,只是很多人對於「輕量化裝備就是針對輕量的使用」的核心意義缺乏認知,以為只要裝備重量輕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所以買了一堆輕量裝備上山,卻因為不了解它們設計針對性、限制、和系統化搭配使用的技巧,甚至拿它當一般裝備來使用,結果是對輕量化裝備「不好用」、「不舒適」等批評也就由此而來。我希望大家都要明白,重量輕正如一體的二面,不一定會是優點,有時也可能是它最大的缺點!這一切都看你如何"使用"它。
記得有篇關於輕量化的文章是這麼寫到:「市面上有許多強調輕量化的背包,但過度輕量化的結果就是犠牲了背負系統的舒適性及耐用度,反而是反效果」。這句話事實上只說對了一半,因為輕量化的裝備本來就是要以材質或設計來換取輕量的代價,因此重點應該是在輕量化裝備的使用者要有正確的認知、使用與配合。這也就是說,採用輕量化背包表面上看來是在單項裝備的重量上減輕了,但空有輕量背包卻裝著沒有輕量化的裝備,只在背包上減少的重量是不能帶給你相對的舒適。
再進一步來分析,所謂極輕量的背包,從設計目的來看用以背負輕量的裝備,而且它為了達到極輕的本體重量,所以它不強調背負系統甚至沒有背負系統,要發揮這樣一顆輕量化背包該有的優點,所需要的是背包內裝備的整體輕量化以及使用者的打包等技巧等,至於本體重量的輕重則不能完全代表它們就沒有舒適性與耐用性。
如果在適當的打包技巧輔助下,一顆沒有背負系統的背包在9kg以下的負重應該都能達到舒適的要求。但是,如果你以一般有背負系統背包的方式來使用它,塞了12kg的裝備超出它的負重能力設計,那輕量化的背包怎麼可能讓你覺得舒適呢? 因此,做為一個使用者應該具備的是對於輕量化裝備的正確認知。世界上所有的裝備不論輕不輕量都一樣會有其優缺點,而越輕量的裝備相對上使用的針對性或限制也越多,我們始終都別忘記使用者才是工具的靈魂,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與方法,也不瞭解裝備的優缺點,輕量化的裝備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輕量反而會成為它最大缺點與你的最沈重負擔。
雖然輕量裝備對於輕量化很重要,但請不要將它視為輕量化的全部。有些輕量化的分享往往只著重在裝備上,而缺少了觀念、作法,適用、評估等過程,因此像強調"背的是「輕量化」背包"、"用的是「輕量化」睡袋"等到處充斥,似乎光靠買輕量化裝備就能達成輕量化,卻不知是裝備只能算是輕量化的一環,而且光有輕量化裝備也並不能算是輕量化,在把裝備輕量化之前請先把我們的"心"輕量化吧!
2.號稱輕量的裝備真的輕量嗎?看看現在市面上一堆打著輕量化招牌的產品,但事實上它們可是不一定輕量,請不必被包裝上「輕量」的字樣所迷惑,這很可能只是個宣傳口號,請你實際上看看規格表上的重量數字,雖然這多少會有誤差存在,但有時這也是我們唯一的參考。至於各項裝備所謂輕量的量化標準,在接下來的內容會再和大家一一說明。
個人感覺近年來輕量化已經到了一個「濫用」的程度,放眼市面有多少裝備都是標榜輕量之名來吸引消費者。但事實上,一般的大廠只能做到相對輕量化的產品,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的目標群眾是一般消費者,而這些使用者並不是真正的輕量化登山者,太輕量的產品並不符合使用需求,所以很多打著輕量化的裝備都只是"相對"來說比較輕量而已,而這比較的標準是市面上一般的裝備,所以和真正強調輕量化裝備來比真的一點都不能算是輕量。
舉個例子來說,大廠一顆空重1.5kg的背包相對於同樣等級的2.5kg當然是輕量,所以廠商也會打著輕量招牌來宣傳,但相對於真正輕量化的背包只有500g以下的空重,這1.5kg只能算相對比較輕而已。我希望大家不必迷信市場上一些大品牌所謂輕量化的產品,有時這只是提高價格的花招之一,很多號稱輕量的的裝備只要看看實際數字就明白根本不輕量,甚至是一點都不輕量的裝備卻也打著輕量口號,所以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你能有所收獲,明白輕量的真正意義,未來也許能少花一些冤枉錢。
3.輕量化裝備一要花很多錢嗎?這是對輕量化最常見的誤解之一,但就如我一再在文章內強調,花錢不一定是輕量化的唯一方法,花大錢更是不必要!請視你的需求來選擇輕量化裝備,在第二章的觀念就是你的需求評估的依據。
在此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以「輕量」所定義的九公斤基本重量,幾乎不需特別購買所謂輕量化裝備也可達成。大家如果能多花一些時間對行程和裝備做好計畫與規畫,就能減下相當的重量。再者,輕量很多部份可以用DIY的方式達成,這部份的花費往往比購買所謂輕量化的產品更便宜也更有成就感,還更符合個人需求。最後,如果要花錢,在輕量化幾乎已成為市場的主流後,各大廠對於產品的重量也日漸重視起來,一般的產品也能有一定的輕量。總之輕量不一定得和高昂的售價畫上等號,更不該是花錢的同義詞,就個人經驗來說,我是從不認為真正輕量化的裝備都會比一般重量的產品還要來得貴。
4.輕量化裝備一定(不)舒適或耐用嗎?舒適這部份有較多相對於個人的定義,因為個人對於舒適有著不同的需求,正如我在前二章之中所說,請你認真評估自己對於舒適的接受度和取捨,符合你個人舒適度的輕量化並非難事。
至於耐用度,所「輕量化裝備不耐用的說法」也並不一定能成立,因為現今科技的日新月益讓材質也能在輕量與耐用中能得到一個平衡,而且經過多年來輕量化的開發,許多新的材質與布料不但輕量而且也更強靭,如果能再配合使用者正確的認知,相信輕量化裝備還是有一定的耐用度的。另外一提就是,輕量化裝備往往也有著比一般更簡單的設計,正所謂「最簡單的設計就是最實用的設計」,看似多功能卻華而不實的設計很多時候也只是徒增重量而已。
5.輕量裝備需要整體與系統化的搭配:關於裝備的系統化會在後文中有詳細的說明,在此先簡單提出觀念介紹。
所謂「系統」依維基百科的解釋,泛指由一群有關連的個體組成,根據預先編排好的規則工作,能完成個別元件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我們如果把系統的概念導入登山裝備中,我們則可把所有的登山裝備視為一個大系統,在其之下則依所需執行功能關連性(如睡眠、衣著)等再加以分類(組),讓各系統中的單項裝備能以組合搭配方式作用達到更好的使用效益或效能。這也就是說,請不要把各項裝備僅僅視為單一個體,如果我們把它們做系統化的組合使用,反而有可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6.裝備採購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一位對岸網友提出的,但個人覺得它不只適用於輕量化裝備,一般裝備採購也適用,所以特此引用。
①實用性
②需求性
③量力而為
④循序漸進
任何裝備在採購前我們都可以用這些原則來審視,事前更別忘了做好功課,不只要上網查查別人的使用心得,更別吝惜向別人發問和討論,這樣才能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裝備。
最後,再說一次,所有裝備的中心還是使用者你自己,所以滿足你的需求才是裝備的價值,也許沒有人是可以在登山的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我希望大家都要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你大可不必一開頭就花大錢買高貴等級的登山裝備,因為它們一定不會符合你的需求,我建議可以從功能最簡單、價格最便宜的款式來採購,這樣在你明白自己需求後,裝備要升級才有足夠的空間。在此提出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只看品牌不重功能(需求)是無知,只重裝備卻缺乏知識是無能」!
這輕量化講座的第三章拖的有點久,實在是因為本章內容太多,所以一下子也無法全部完工,目前我只能將它分為二到三篇來分次推出,請大家見諒。在以上第一部份我還是希望先建立對於輕量化裝備應有的觀念並破除一些關於輕量裝備見的誤解,後半段的內容中我提出輕量化實際的做法和概念,就敬請期待了。
延伸閱讀:
豪哥的輕量化講座(一) 豪哥的輕量化講座(二)
山行者豪哥 2011/09/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