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分享〉自組隊長天數登山活動之糧食規畫,以2011年馬博橫斷為例(上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登山活動中「吃」更是重要,不只要吃的飽、更要吃的巧,不過在「吃」這個字的背後,關於糧食的計畫、採買與份量規畫等卻更是一門大學問。如果是短天數登山活動因為餐數少相對比較簡單,但一旦進入長天數活動,糧食就往往是很多人頭痛的一個問題,因此我特別將本隊長天數活動的糧食計畫與實際做法在此提出與大家分享,也讓大家能夠共同學習與討論。為了讓本篇文章內容更為具體,我將以2011年的馬博橫斷活動為實例,將各項原則以實際的做法來說明解釋,希望能提供大家對於長天數糧食計畫與團隊輕量化做法的一個參考。

本篇文章因為內容想談的東西真的太多,所以我會把它分成上下二篇來推出,上篇先來和大家談談糧食計畫的部份,下篇再來和大家分享糧食採買、打包與行程時料理的實做部份。

一、行前的計畫與準備:
1.事前規畵:
①確定活動每日的行程、營地與水源狀況:
 

菜單規畫的第一步並不是先把菜色寫出來,因為在擬出菜色前更重要的是你得依據行程計畫來確定活動中其它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了行程、營地與水源等環境與條件,這些將會是影響整個菜單規畫的重要關鍵與基礎,我將其一一說明如下。
⑴每天行程的時間長短與艱困程度:這會影響人員的疲倦程度、胃口以及到營地後炊煮與準備所需要以及能使用的時間。
⑵營地與水源狀況:營地是山屋、搭營,還有水源是活水、看天池或缺水,這點對於菜單規畫上影響至鉅,沒有水的日子你不會希望背著一大堆水或煮一些需要很多水的食材。
⑶天候、季節等因素:活動期間的天候、季節等不同條件也要有不同的因應規畫,像是冬季上山長天數活動瓦斯量就得多估一些。

②隊員組成個人飲食習慣的調查:
在規畫菜單前也得對參與活動的隊員食量、口味以及不吃的東西要先做調查,還有就是隊伍中人員的組成狀況、男女比例如何?、食量有沒有特別大或小,口味上不吃牛、不吃辣等等,這不只牽涉到菜色規畫、食材準備更影響炊煮時的調味。

③任務分配:
指派隊員中的人員來擔任大廚、二廚,負責處理隊伍公糧烹煮等事宜。以及指派那些人員來進行採買、分裝公糧都是在計畫時要一併考慮。

實做分享: 

每回在長天數活動前,身為領隊的我會先參考前人記錄以及上河高嚮的時程、高程圖把預定行程計算出來寫成一份完整的行前資料,其中內容要包括估計活動中每一天預定行程的步程時間,這樣才能算出到達營地的時間,當然還對每天的營地和水源狀況做規畫,先對這些條件有個整體的計算才能以此做為擬定菜單的基礎。而且除了要有預定的營地水源外,記得也要把預備的營地與水方案一併規畫,這樣在行程實際進行時才能有預留應變的空間與準備。以馬博橫斷的行程來說,我們的行前資料中對於行程與水源營地的規畫是這樣的:

預定行程:  

D0交通日:台北─>東埔C0
D1:起床─>0630東埔早餐─>0700出發─>0720東埔登山口─>1000雲龍瀑布─>1600觀高坪C1W1
D2:0430起床─>0600出發─>0900八通關─>1040巴奈伊克山屋─>1100杜鵑營地岔路─>1145中央金礦山屋(午餐)─>1230出發─>1530白洋金礦山屋C2W2
D3:0430起床─>0600出發(背水,男生背公水2L)─>0630秀姑坪─>0830秀馬山屋舊址(換輕裝)─>0915秀姑巒山─>0940折回─>1010秀馬山屋舊址(午餐)─>1040出發─>1230秀馬最低鞍─>1400馬博前營地(換輕裝)─>1410馬博拉斯山─>1440折回─>1530馬博拉斯山屋C3W3
D4:0330起床─>0500出發─>0540烏拉孟斷崖─>0720馬利亞文路山─>0800馬利亞文路山東峰─>1100馬利加南山(午餐)─>1130出發─>???馬利加南山北稜C4(迫降)
D5:C4─>H3013峰─>嘆息灣C5W5
D6:0430起床─>0600出發(背水,男生背公水1L)─>0700H2761峰─>0830H3013峰─>1200馬利加南山北峰(H3113峰)─>1500馬利加南山─>1630馬利加南山屋C6W6
D7:0600起床─>0800出發(背水,男生背公水2L)─>0830馬利加南山東峰─>0900塔比拉斷崖─>1140H3194峰─>1300馬布谷山屋C7
D8:0300起床─>0430出發─>0630馬西山登山口─>0700馬西山─>0720馬西山登山口─>1000喀西帕南山登山口─>1030喀西帕南山─>1110登山口─>1310太平谷西口─>1340太平谷東北谷口─>1440林道盡頭─>1500林道43K工寮─>1630捷徑下切點─>1830林道35K工寮C8W8
D9:0430起床─>0600出發─>0700玉林橋下切點─>0800玉林橋大峽谷─>1000上切點─>1030林道─>1230林道19K工寮─>1400林道14k搭接駁車─>1630瑞穗溫泉慶功宴
D10:預備天,瑞穗─>台北*

營地與水源: 

C1:觀高坪、W1:八通關溪溝取水
C2:白洋金礦山屋、W2山屋旁有溪溝活水
C3.馬博前山屋、W3:由白洋金礦背水(男生每人背公水2L)、馬博前山屋雨水收集器或馬前池
C4:馬利加南山北稜、W4:稜線上看天池(3013峰前有看天池?)或背水,下馬利加南北稜後要隨時注意水源與補充
C5:嘆息灣、W5嘆息灣有活水
C6:馬利加南山屋、W6:馬利加南山屋雨水收集器或山屋北方溪溝(活水),由嘆灣出發時男生每人背公水1L
C7:馬布谷山屋、W7由馬利加南山屋背水(男生每人背公水2L,女生1L)、山屋雨水收集器
C8:林道35K工寮、中平林道有溪溝活水

預備營地與水源:  

C1:觀高山屋、W1八通關古道最後溪溝或郡大林道活水
W3:背水
C7:太平谷、林道、
W8背水
各日行程中
可補充行動水之水源:
D1:雲龍瀑布、八通關古道上之溪溝(6.3K、10K附近)
D2:中央金礦山屋
D3:無
D4:馬利加南山北稜看天池(水質水況不確定)
D6:馬利加南山北稜看天池(水質水況不確定)
D8:下太平谷乾溝(伏流)
D9:中平林道溪溝

有了這樣的行程計畫,依此我們大致就可瞭解行程中那些天是時程比較寬鬆、那些日子行程會很艱苦、那些天水源無虞還有那些日子缺水或要背水,藉由這個基礎我和大廚就可以來做進一步菜色的整體規畫。簡單來說,在行程輕鬆、水源充足的日子菜色可以開豐盛一些,反之如果是行程長、內容辛苦或有迫降的可能這時候就得開一些簡單料理、省水還有就是容易入口的菜色了。不過在此同時也得拿捏的是到達營地的時間,因為菜色多或比較豐富的時候可能得花比較長的時間料理,沒有人會希望走到很久到達營地之後還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吃到一頓飯,這樣應該隊員都會超不爽的。

如果以馬博的行程來看,D2、D7都算是行程比較寬鬆,在菜色上的安排可以較多樣,也有比較充足的料理時間。不過,如果深入來看,這些日子還是得有不同的規畫。像是D2,因為是行程的開頭幾天,加上白洋金礦有活水,晚餐就可以吃一些比較重的、保存天數沒那麼長的食物,減輕重量同時解決保存問題。至於D7,雖然行程時間比D2更寬鬆,但山屋水源並不稳定,如果不能在出發前百分之百確定,那在菜色規畫上應該就要相對保守一些,而且到了D7行程已進入尾聲,能採用的食材的保存能力要比較好,這些都是規畫時相對要有所不同考量的。

對於看天池或山屋雨水收集器這種相對不確定性高的水源,出發前最好再三做確認,你可以找最新的登山記錄來參考,還有就是觀察近期之內山區是否有較大以及較長時間的降雨等等,這些都可以做為參考。像我們這次的馬博行程,我早在出發前二十天左右就開始留意天候狀況,我發現到這年十月的整個上半月台灣幾乎都是雨天或大雨的天候形態,而山區的降雨也相當可觀,所以我們對於一些水源也就有比較樂觀的估計,所以在出發前D7的糧食也就調整的比原本再豐富一些。但到了去十月,台灣卻出現長達幾個月降雨零星的氣候,這就讓我們在取得水源以及炊事上造成了很多的困難,這些都是在規畫時得要面對的眾多變數。在規畫上,基本上只要是沒有穩定水源以及行程比較艱苦或有迫降可能的日子,像D4、D8等,因為要背水所以會增加隊員負擔以及料理的困難規畫,因此都是以方便料理、省水、省時的菜色為主,儘量讓隊伍能夠不必花太多時間與水量就能吃上一餐,甚至可以不開公糧讓隊員自行處理也是適合的選項之一。

除了考量行程,在規畫菜單時就會先解人員的組成與調查隊員的飲食習慣。隊伍中女生有幾人?大家的食量如何?還有就是飲食的禁忌,像Y芳不吃牛、老凱不吃魚(超怪的吧,但他吃sashimi),這些在規畫菜色時就得考量,千萬別開了一堆菜,結果到行程時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就糟了。還有比較常見的就是口味問題,有人吃重鹹有人吃的清淡,我們的解決方法就是把菜都處理口味中等,但每餐另外準備生辣椒讓沒加辣就吃不下飯的伙伴自己斟酌使用。

整體而言,在糧食的規畫我的大原則是,糧食雖是登山活動一項不可或缺但又沈重的需求,而且糧食的規畫會同時影響爐用水、炊具、燃料、廚餘與垃圾等相關聯的重量,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長天數登山活動中,除了宿營裝備外,糧食部份就是團隊輕量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想要做到團隊的輕量化當然也就得從糧食計畫做起。請你記得爬山想要吃的好並不一定得大魚大肉不可,千萬不要把山下的享受原封不動搬到山上去,不論天數長短都應該對糧食做出適當的規畫,更不要讓一時口腹之慾的享受成為每位隊員背包中最大的負擔。

此外,關於人員任務指派,我們長天數活動一直以來固定由清溪來擔任大廚的重要職位,因為他對炊事作業最熟練,做出的菜色大家也很喜歡,至少他不像Jeff愛亂屁,除了他我會另外再指派二廚一人從旁協助像是切菜、食材準備等工作。除了這二人,還會有一個人專門就負責煮飯這件事(如果主食是飯的話)。畢竟在山上要煮好一鍋飯是得有些功夫的,所以由人來心負責才恰當,想想整隊的人當晚有沒有飯吃都掌握在這位煮飯手的身上,這個責任可說是相當的重大啊從這些年長天數的經驗來看,指定大廚二廚這兩人專門負責炊事的好處就是,第一,這兩人會對於這些炊煮事務熟練,流程處理都不用領隊再提醒甚至擔心。第二,每到煮飯時刻就會有人專職負責料理事務,讓料理流程不會淪為大伙七嘴八舌,人人都來插一手卻什麼都做不好的荒亂情況。隊伍就是由大廚二廚專心料理,其它人要幫忙就依大廚指揮,這樣的方式不但簡潔而且又增加效率。

DSC03513
大廚清溪

DSC03385
由他負責炊事的料理與指揮
DSC03512
其他人從旁接受指揮與協助
每回在長天數活動出發前的計畫階段,我會先擬出菜單再請大廚清溪修改與調整,並同時規畵出整份菜單所需的食材與數量。整份菜單還得再行程會時提出來給大家詳細確認與討論,除了菜色更得指定負責採買的人員,基本上除了固定我和大廚外,其它需要幫忙的就會在行前會時一一指派,不過記得要確切指定每項食材採買人員,但採買人數不要太多,人一多反而會讓採買搞的更亂,唯一的重點就是誰負責採買什麼一定要規畫清楚就是了。

2.計畫菜單內容:
 ①菜單:有了對行程的瞭解與規畫接下來就可以填寫菜單,我們的菜單是使用大學登山社的糧食計畫書,內容不脫就是每餐要吃什麼菜色等,就請參考以下的馬博橫斷菜單更清楚。
②份量估計:依據菜單內的菜色以及隊員人數、食量等估計出所需要的食材份量與數量。

實做分享:
 馬博菜單
馬博橫橫斷菜單
食材數量:
主食:
米600克X10罐,請Y芳負責,請裝入600cc礦泉水罐內並寫上用日期與餐別,如D2晚。
麵條8包(含預備糧2包)
雞絲麵12包
土司:24片
主菜:
蛋24顆(剛好).皮蛋X3.鹹蛋X3.滷肉1包.肉燥包(需要用到的時機:D3早餐皮蛋粥、D5早餐湯麵2份、D6早餐1份,D6晚餐湯麵2份)合計6包.鹹魚3片.鹹豬肉二片.黑胡椒腿肉3塊(包). 土司24片青椒X3.苦瓜X2.鴨賞2包.四季豆1把.小黃瓜8條.高麗菜2顆(切成四塊分6次用).黑木耳.肉鬆.小魚干.蘿葡干少許
湯包:玉米濃湯2包.酸辣湯X4.海帶芽湯味全湯包(青菜.菠菜).D3晚餐的湯包
調味料:
咖哩塊X2包.香菇(乾)1包.洋蔥X2.蒜苗X1.蔥X1.牛頭牌雞湯塊數量X18 (剛好,會多帶一些備用).大蒜.紅/綠辣椒.沙拉油.薑.鹽醬油
預備糧:泡麵二包,個人自備泡麵一包、統一採買一包

基本上我們菜單內主食不脫飯、麵、乾燥飯、土司等這些,而規畫的依據就是第一點所提到的預定行程與水源狀況來實規擬出。像是行程比較短可以早一點到營地水源又充足的行程就會煮飯或乾麵,如果行程長大家又比較累在水源狀況許可下吃湯麵是可以節省時間同時補充水份、容易入口的選擇,至於沒水又很操的行程就開個最簡單的乾燥飯來省水更省時間了。在配菜部份,每餐我們大概有一二樣青菜或肉類等來做搭配,必要時再加上一鍋湯就很豐盛了。整份菜單沒有什麼特別,但其中設計的重點就在於利用簡單的材料做出不同的變化,像是高麗菜就可以變化成炒高麗菜、煮湯用、湯麵用、鹹稀飯用等等用途,火腿肉可以搭土司吃也可以和別的食材一起炒,還有肉燥包,湯麵可用、乾麵可用連稀飯也可用,不需要把糧食複雜化,而要用心來設計,用簡單的幾項基本材料就可以變化出豐富的菜色,不但方便處理也方便採買的準備工作。
DSC02884
D2早餐烤土司
DSC02883
享受美好的早餐才有出發的動力
我們的這份菜單是從2008年的南二段縱走就延用至今,菜色幾乎沒有太大的更動,只要依據每回行程的不同再填入適合各天的菜色即可。關於登山糧食的菜色、原則不脫重量輕、方便料理與保存這些重點,製做與烹調方法網路上文章有很多,請大廚清溪再來與大家做進一步分享,我在此就不詳述了!

早晚餐要開什麼當然也都要看行程與環境等條件來決定,不過,有點要注意的是,行程中當天的晚餐和隔天的早餐幾乎都是在同一個營地來炊煮,在規畫菜單時得一同考慮進去。就以D3為例,早餐是在C2的白洋金礦山屋,但晚餐就是要到馬博前山屋處理,D4的早餐一樣是在馬博前山屋,因為山屋水況不穩定,所以開菜單時就和D3晚餐一樣開省水的乾燥食物。還有就是如果前一晚煮乾飯那隔天早餐就可以開稀飯,像是D2晚餐煮乾飯,我們就會在睡前把隔天要用的飯好,另外再把剩下的乾飯加入,這樣早上就不需花太多時間來處理,只要直接把這些準備好的乾飯加水煮OK了!

不管天數長短,我們的公糧是都不包括午餐的,雖然這不包括在公糧範圍,但我會在行程中註明午餐的地點,也會在行前會中說明每天午餐的狀況,如果當天行程比較鬆,午餐地點也有水就可以讓大家午餐煮個泡麵來吃,如果行程很緊沿路也沒水那大家就吃乾糧解決。這點要做個統一比較好,因為就不會到時候有人吃乾糧有人煮泡麵,造成處理午餐時間差距太多反而會對行程管控產生影響。

除了午餐,當然個人要吃的行動糧與沖泡包也都是個人自行處理攜帶。另外就是預備糧部份,我們的做法是統一每人要有二包泡麵,其中一包的口味統一,在採購公糧時一起採購再分給每個人,另一包則是個人自己買,我會向隊員說明並規定這二包是預備糧,千萬不要當做個人糧食在行程中吃掉了。在此要一提的是,當然長天數我們預備糧不只這二包泡麵,會依每次菜單來規畫,像可能多帶二包麵條等等。這二包泡麵其中一包統口味的原因是我們曾有幾次因為行程的變數無法依照原本規畫的菜單來執行時,這時候就統一把這一包泡麵拿出來煮成大鍋麵,不但方便、快速又能帶給大家溫暖,對於隊伍士氣的提昇幫助也不小。

我們在長行程行程的最後一天早上幾乎都不開公糧,不是交給隊員自行處理就是吃掉那包統一口味的泡麵。如果是要隊員自行處理其實也不用特別準備只要把行程中沒吃完的行動糧等統統拿出來就可解決了,不但方便也可順便減少剩餘食物與重量。 關於菜單,我的個人還有一個心得就是要適行程實際狀況來彈性調整內容,而不要死板板的一定就照著計畫進行。

像馬博行程時,C4不但迫降在馬利加南山北稜上而且缺水,所以當然沒辦法照著原本的菜單來處理,所以就宣佈晚餐個人自理並管制用水,連帶的D5的早餐也只能先自理,到了嘆息灣有水有時間之後再把早餐的湯麵當午餐吃掉。總之,行程變數很多,對於菜單要有所不變也有所應變,保留彈性的空間與做法才能在執行上更順利。
DSC03382
在嘆息灣煮原本早餐的湯麵
份量的部份就真的是個大難題!個人經驗是主食部份食材量比較好抓,以下大致例出份量:
生米:一罐600cc的保特瓶裝滿米足夠煮出一餐6人分的乾飯或12人份的稀飯。以我的實際經驗是,600克一罐米出來乾飯的份量6個人從來沒有吃完過,剩下來的乾飯剛好都做隔天的早餐用,所以如果份量要再抓緊一些就可以抓一人60-80克一餐的乾飯米量。
麵條:一包四把的麵條就大約是四個人湯麵的一餐份,但如果是乾麵的話就得多估一些,四個人需要五到六把的份量甚至更多,這個我們在南二與北一都有深刻的體會。
乾燥飯:單包裝的80克正常食量一餐就是一包(食量大的人則是要買100大包裝的),如果是乾燥白米一大包400克我的經驗是可以比生米要少估一些,也就是400克大約是六至八人的稀飯份量。
土司:早餐一人約二片、食量大的三片(配菜要加蛋和火腿)。

至於配菜的份量估計上就不是這麼簡單了,準備太多吃不完陡增重量又增加廚餘,但太少吃不飽又影響生理心理,這部份真的就要靠規畫與經驗了。我們菜單內容菜色長期不變的好處這時候就會突顯出來,因為相同菜色多次購買相同食材,再經過行程的實證,多少人要吃多少份量就很容易在心中有個譜,對於採買的份量估計幫助很多。只不過,事前有再多的計算卻永遠也不會算到行程進行時的狀況還有隊員當天的胃口,這可說是份量估計實際操作時最大的變數,也就得適時做出調整來應變。像馬博時的D8晚餐,走到35K工寮大家都很累了,如果再吃規畫的乾燥飯大家都胃口缺缺,所以這時我們就調整把隔天早上的泡麵移到這時來吃,湯湯水水至少也比較好入口,這些都是行程中可能的變數,在現場就得做彈性的應變。

最後關於菜單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別忘了在菜單上頭有很多東西可沒寫出來!因為除了主食與配菜,料理時還需要烹調必要油、鹽、醬油,還有就是蔥、薑、蒜這些調味料。關於這部份,我是統一交給大廚在規畫菜單時一併計算,這樣清溪就可以直接依菜色和做法需求來估計數量,而這些數量與品項也會在菜單後的食材部份一併詳細列出。

3.規畫爐炊具數與燃料數量、用量:
糧食計畫賞然可不是只要考慮菜單這麼簡單,因為糧食還得藉由爐炊具料理才能變成可以食用的食物,所以爐炊具與燃料的規畫當然也是糧食計畫中重要的一環。
①爐炊具數量:依隊伍人數、菜單等就得攜帶足夠的爐炊具來烹調。
②燃料:活動人數、天數、餐數、菜色等等會影響要攜帶多少燃料。
③其它團體餐具:盤子、煎匙、湯匙這些用具也得一併規畫進去。
實做分享:
先來看看馬博活動時我們的爐炊具與燃料規畫:
鋁套鍋一組(3L一個.2L一個)+大鍋4L一個
折疊塑膠盤:二個
系統鍋2.2L+鍋蓋(可當煎盤)
蜘蛛爐:二個
個人爐:二個
擋風板:二個
湯匙煎匙:二組
砧板:一個
刀子:二把
瓦斯:15大、3小

菜色越多相對處理、烹煮的時間就會拉長,同時需要的器材也會增加,天數拉長,這就會是越大的負擔。所以菜單內容規畫簡單同時也可以反應在爐炊具的數量與重量上,我們十二人的一餐的主食、二個配菜加湯用三個鍋子,一個煮飯、一個炒菜,加上最大的一個用來煮湯(煮湯麵)就足夠,至於系統鍋就專職煮水,最適合發揮它高效能的特性,也不會因為鍋子有煮過其它食物會讓煮出來的水有味道,以此再搭配二個蜘蛛爐用來煮飯和煮湯,還有二個個人爐幫忙煮菜也足以應付全部的需求。

器材不像糧食,它不會隨著行程的進行而減少重量,也就是說它是行程從出發到結束都得負擔的死重量,如果有良好的事前的規畫,控製每餐的烹調需要並活用器材,每項器材都得被考量是否能充份使用並且功能不重覆,像我們就直接用大鍋來炒菜、用系統爐具鍋蓋做煎盤,這樣少量的炊具不但可以具備相同功能並能達到一定的輕量成果。

除了這些主要的爐炊具之外還會有一些週邊相關的器材,像是盤子、湯匙煎匙以及砧板等等。這些器材的選擇我們就會以輕量以及好收納做為主要考量,像盤子我們就採用輕量的Orikaso折疊盤,重量輕收起來又不佔空間,而湯匙煎匙則是舊款MSR的Alpine Utensil Set,這些器材該帶多少數量也是要經過計算的。像我們一餐二到三個菜輪流只用來一個大鍋烹調,前二道菜煮好之後倒出來盤子裡,第三個菜就直接留在鍋中就可以了,二個盤子就已足夠,這就是事前的規畫。鍋碗瓢盤這些裝備的數量也與重量都算是爐炊具總體的一環,千萬別小看這些東西的重量,如果沒有詳細的計算與考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加起來重量也是很可觀的。

說完了爐炊具接下來要說的是燃料的規畫,我都是以6人一天要用一罐大瓦斯,就是我們12人一天需要二罐大瓦斯來做基礎,只是要注意的是行程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可以加起來只算一天,所以馬博九天事實上等於規畫八天的瓦斯用量。因此8天X2罐等於16罐,但因為我們中間缺水的時候都採用乾燥飯加上菜色簡單,所以整體瓦斯用量以15罐大加上三罐小瓦斯做為預備就已足夠(結果證明也是如此)。

而且我們除了公裝瓦斯外個人是不另外帶瓦斯的,隊員中午想要吃泡麵或其它需要就都使用公家的瓦斯,而每個人身上也都至少會分配到一罐公裝的瓦斯方便使用。 這個瓦斯用量六個人一天一罐的計算基礎是建立一般三季的天候下,因為我們長天數行程都安排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舉行,所以這個算法實際驗證是很足夠,但不同行程大家還要視情況再做調整比較好,像雪季用量就要再多估一些,這個部份網路有很多文章可以參考。

這裡我要提醒的是,燃料也是有相當重量的物品,特別是瓦斯空罐,因為即使裡頭的瓦斯用完了但這個罐子卻仍是要一路要背負到最後的重量,所以節省瓦斯用量是一個讓公裝輕量化的重要方法,而想要減少燃料的根本仍是是要回到簡單的菜色,另外還有就是搭配一些器材與技巧,例如我們用有熱交換器的鍋具用來煮水,省下的瓦斯和時間長天數累積下來就相當可觀。
小結:
在計畫糧食前得先做好全盤的考量,環境條件如何?行程條件如何?人員條件如何?這些都是規畫糧食得進一步思考的面向,千萬不要什麼都還不清楚就先把菜色開出來。另外,我一直都強調糧食是關乎登山重量的一個重要關鍵,特別是長天數的活動中的團隊是否能輕量化,因為糧食計畫絕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部份,它和爐炊具、燃料量、垃圾 、廚餘、用水等等重量是息息相關的,吃什麼就決定了你帶什麼?用什麼?還有產生什麼?真的是不可不慎重啊!雖然糧食計畫非常繁瑣,但只要事前有詳細的規畵與計算,就能更輕鬆更從容的面對長天數的糧食問題,精密的糧食的計畫不但是團體輕量化的重要一步,更是長天數行程要成功的第一步!

山行者豪哥 2013/03/09
     

2 則留言:

  1. 豪哥你們蛋用甚麼容器裝阿?怎麼可以帶這麼多又不會破??(太強惹~)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用一般登山用品店都買的到的蛋盒,大盒的可以裝12顆,中的6顆、小的2顆,團體我們是帶一個12顆、2個6顆的。
      用這種蛋盒有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蛋要小,所以買的時候請買大賣場中最便宜的蛋,這種蛋往往最小顆,這樣蛋盒才裝的下,也不容易破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