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嵐山回憶,回憶嵐山(四):探訪時光

D4(3/25):天氣:晴下午轉霧 人員狀況:好好休息好好玩
本日行程:休息日,探訪工作站,C4同C3

當陽光灑進嵐山,我們也在晨光中醒來。昨天還信誓旦旦的說要睡到飽,但天才剛亮大伙就全起床了,或許是一股探訪的期待與興奮讓大家連賴床都捨不得。

DSC00791
DSC00797

吃過早餐梳洗一番,先在房間內逛一逛,之後計畫先向工作站西側太魯閣主線的四號隧道方向出發。
DSC00801
嵐山早餐店,很有古意的大圓桌
 
DSC00800
攬鏡自賞的阿鏗,好像有點娘
 
DSC00806
硬漢就MAN多了,看到臉頰那道被芒草刮的疤了嗎?
 
DSC00804
裸女房,住在這的是某個索道的主任
 
DSC00805
每個房間都有的暖爐
 
DSC00802
空空如也的保險箱

木瓜林區管理處嵐山工作站簡介:
出發前讓我們先對嵐山工作站有個基本的認識。 民國49年太魯閣林場改為木瓜林區管理處嵐山工作站,78年停止伐木,嵐山工作站併入新城工作站,移至新城鄉新城村立霧溪畔。

嵐山工作站運材方式是利用鐵道和流籠索道,從沙婆礑到木瓜山事業區第十八林班,共有三段索道及二十五公里餘的山地運材鐵道。三段索道由下而上,分別為一號、二號、三號索道,斜距長分別為1620公尺、1800公尺、1200公尺。 一號索道爬升到800公尺左右高度, 在一、二號索道間有長約1.8公里的鐵道接駁。二號索道銜接三號索道,爬升到海拔1900公尺左右, 再有五公里的接駁鐵道,方可達嵐山工作站。民國七十八年停止伐木後,一號索道在八十年拆除,二號索道因颱風損傷,自然崩毀,三號索道亦在九十一年拆除。

嵐山山地鐵路太魯閣主線從工作站出發,在高度2100到2150公尺間往北,遇帕托魯山折向西北,止於帕托魯山西側。運材鐵道經過的四個隧道已坍塌,木造橋樑也損壞,鐵道上滿生青苔,雜草覆蓋。 伐木全盛期的民國六十年左右,工作站員工多達三、四百人,其子女可就讀嵐山分校(民國四十六年設置),有教室二間。嵐山工作站有辦公廳、製材所、員工宿舍、福利社共十多幢檜木屋,沿線還有運材工寮、養路工寮及發電所等。

在花蓮縣政府「南溫泉、北纜車」的觀光政策下,正規劃耗資數十億元來恢復木瓜山林場的索道系統及哈崙森林鐵路,相較之下,嵐山寂寞多了;但其間的幸與不幸,其實頗難分辨。它也許沒有機會成為觀光勝地,卻永遠是一個當翹首仰望嵐山時,會浮現心底的傳說。 嵐山工作站鐵索道路線圖

參考資料:吳采璋等(民91)。花蓮文化美食印象。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接下來我會以圖說方式帶著大家探訪嵐山工作站,內容除了本次行程所拍的圖片外還會附上工作站的舊照與介紹連結,讓大家能同時做個對比,看看時光在工作站留下了什麼。工作站設施建物等相關位置請先參照下圖有個概念:
平面圖大
嵐山工作站設施平面圖

四號隧道與夫婦山支線:
DSC00807
出發合照
 
DSC00814
往太魯閣主線的鐵路
 
DSC00821
往榮山岔路
 
DSC00836
崩塌的四號隧道口
 
DSC00838
四號隧道口的兩棟建築,左側是往夫婦山的支線鐵路
 
DSC00824
防火標語
 
DSC00825
左側的建築,像是修理車輛的工廠
 
DSC00830
中央有個可檢查車底的壕溝
 
DSC00834
右側建築物旁的水龍頭,活水仍在流動著
 
工具間:
DSC00842
完好的建築
 
DSC00843
路旁的枕木
 
DSC00849
工具間內部
 
DSC00845
散落滿地的工具

木工間:
DSC00850
木工間有個大工作台
 
DSC00852
請木工大師阿三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工具
 
DSC00853
木工大師親自示範操作
 
DSC00856
插座,從前長這樣

山地販賣部(福利社):
DSC00876
山地販賣部,在舊圖上是很明顯的一個標的
 
DSC00881
木牆上斑駁的標語
 
DSC00870
空空如也的貨架
 
DSC00869
物價上漲的實證
 
DSC00872
福樂牙刷,有人用過嗎?
 
福樂牙刷
這就是福樂牙刷當年的廣告
圖片出處: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0809&f=9914738&i=24771745

防火工具倉庫:
DSC00858
倉庫內的物品超多
 
DSC00859
滅火器的桶子
 
DSC00862
救火隊臂章
 
DSC00866
頭盔,還很新
 
榮山宮:
嵐山工作站於民國五十年建有榮山宮,供奉觀音菩薩、山神、土地公,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 菩薩誕辰大拜拜,會請布袋戲上山,開兩三天的流水席,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撤站後,榮山宮神像被安奉在新城工作站宿舍。
DSC00890
榮山宮今貌
 
DSC00893
結構仍十分完整,請對照舊圖
 
DSC00895
榮山宮牌匾,落成於辛丑年(民國五十年)
 
DSC00900
神龕中空無一物,供奉的神明已遷至新城工作站
 
DSC00897
壁畫
 
DSC00903
檜木做的捐獻箱
 
DSC00910
大合照,七十年代舊圖也有喔
 
DSC00913
個人照,舊圖也超帥

工作站辦公室:
DSC00917
工作站辦公室前已雜草叢生
 
DSC00915
「一切為現場」標語
 
DSC00922
升旗台
 
DSC00943
單桿
 
DSC00942
辦公室內部
 
DSC00936
壁爐
DSC00932
滿抽屜的文件
 
DSC00928
辦公桌還留有舊照片,紅色那幾瓶是「大力滅火彈


DSC00931
精神標語
 
DSC00933
獎狀,民國四十九年
 
DSC00937
很有深度的書
 
DSC00920
辦公室門口大合照,七十年代也有

入口與天車:
DSC00946
往三號隧道方向
 
DSC00951
七號機關車
 
DSC00949
日本加藤製做作所製造
 
DSC00950
駕駛室內部
 
DSC00965
天車
 
DSC00978
嵐山的現況
 
DSC00984
如今斑駁的車身,當年英姿請對照22號機關車(東洋工機製造)
 
月台:
DSC00985
已倒塌的建物,舊圖(左上角就是天車與月台)
 
DSC00963
壓在下頭的機關車
 
DSC00956
另一輛機關車,號碼難辨
 
DSC00954
九號機關車,請參照嵐山機關車一覽表
 
DSC00960木造客車

DSC00961
結構已全半損,請參照七十年代的客車樣貌

發電所:
DSC00970
發電所門口
 
DSC00968
不再點亮的燈火
 
DSC00973
發電機
 
DSC00977
時光

餐廳(食堂):

DSC00989
屋頂快貼到地面的食堂
 
DSC00990
連蓋菜的罩子都還完好

娛樂室:
DSC00993
娛樂室外牆
 
DSC00995
撞球杆
 
DSC01000
頗有架勢
 
DSC01002
來打一場吧!
 
DSC01006
娛樂室全貌
 
DSC01008
工作站兩台電視之一
 
DSC01014

 
DSC01010

DSC01018
漫步在時光

招待所:
DSC01019
招待所大門
 
DSC01020
溫度計
 
DSC01033
華麗的門把
 
DSC01021
沙發可是此處才有的擺設
 
DSC01023
洗臉室就是洗手台
 
DSC01025
浴缸中有滿滿的雨水
 
DSC01026
榻榻米已成植物的溫床
 
DSC01031
客房的陳設
 
DSC01029
住宿規定

主任宿舍:
DSC01040
客廳,還有經國先生
 
DSC01035
菜櫥
 
DSC01039
飯鍋
 
DSC01042
舊藤椅
 
DSC01049
伴著燭光來壺茶吧
 
DSC01043
香車配美人
 
DSC01046
歷史上的那一天
 
DSC01041
大電視,主任室才有的喔
 
DSC01044
有人說是這是電話,網友補充可能是總機
 
DSC01053
小朋友的三輪腳踏車
 
DSC01052
喬琪姑娘
 
DSC01056
繁華落盡的嵐山,只剩櫻花依舊盛開

下午茶時間:
DSC01089
雲霧繚繞的午後,名符其實的嵐山
 
DSC01084
聊天打屁不可少
 
DSC01090
拿著依仁的墨寶再合照一張

大哥,你那位?
DSC01087
阿鏗把整套救火隊裝備都穿上了
 
DSC01085
滅火器、頭盔與肩章一樣不少

DSC01088
嵐山機動救火隊重現

今晚加菜:
DSC01092
辛苦的大廚─清溪,一路要應付領隊亂改菜單
 
DSC01094
香煎荷包蛋
 
DSC01098
熱騰騰的晚餐
 
嵐山今昔:
DSC01074
工作站全景,請對照七十年代舊圖中瞭望木位置
 
DSC00886
辦公室
 
115999587
辦公室舊照
圖片出處:http://smallfive.pixnet.net/

 
DSC00882
佈告欄,注意舊照左側就是佈告欄
 
DSC00809
「一切為現場」標語,舊圖中很清楚

115999569
辦公室與升旗台,拍攝位置應該在福利社前
圖片出處:http://smallfive.pixnet.net/

 
DSC00888
如今的嵐山,對照整齊有序有舊圖
 
DSC00676
雙鐵橋,舊圖請對照左側車庫,兩張拍攝點應該相同
 
從清晨穿透舊木窗的光線中,我看到小學打掃時刻,那塊被頑皮的我打破的教室玻璃。工作站裡滿是塵埃的辦公桌與藤椅,就像父親當年埋頭批改作業的地方。木牆、屋瓦、榻榻米,仿佛是在舊家門口的兒時照片。看著熟悉的過去,我無法體會當年離去人們的心情,但卻從心底回憶出相同的愁悵。
DSC00793
DSC00939
DSC00884
回憶要通往何方?

我終於明白我為何而來?來到嵐山這個連許多登山客都陌生的地方。我想我找尋的並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片回憶…………..對一個六年級生來說,這裡充滿了我兒時的點點滴滴,能讓我真實的站在記憶回想過去,找到那些早已消失在水泥高樓裡的70年代!

延伸閱讀:
一個日本人七十年代在台灣拍攝的嵐山鐵道
嵐山工作站走三回
七十年代的奇萊東稜

未完待續

山行者豪哥 2014/06/04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