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ite在近日申請了破產保護與公司重整,這個消息來的突然卻不讓人意外,先不論公司經營與其它商業上的複雜內幕,對於登山輕量化來說這不只是一條新聞,更顯示出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訊息,個人身為一位輕量化的登山者在此不得不加以分析與分享給大家。
我想GoLite這個即使是對一般登山者而言都是相當熟悉的品牌,很多人更將其視為輕量化的代表品牌。的確,GoLite的掘起與成功可說與當今登山輕量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因為在登山輕量化的草創時期,GoLite可說是眼光獨具的看到了它未來的商機。成立於1998年的GoLite,光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它們產品的設計走向,像是創立當時它所推出了十二項產品可全都是依輕量化大師Ray Jardine的裝備為基礎來設計(正確應該說是由Ray Jardine技術指導,兩者是一種合作關係),其中包括了雨傘、睡袋還有至今仍為經典的Breeze背包。雖然這首批的產品並不是全都成功(像Fur睡袋就很失敗),但GoLite走了一條很聰明也沒人試過的路,那就是它把產品設定在介於Ray Jardine這樣的輕量化登山者與一般使用者都可接受的交集之中,說重量上沒有傳統裝備的沈重但設計上卻不必需要Ray Jardine所謂的先進技巧,因此讓輕量化或是想輕量化的登山者能夠更能容易的進行裝備的輕量化。另外,在GoLite出現之前,輕量化裝備只能由少數人或DIY生產取得不易因而影響發展,透過GoLite的量產與修改使得輕量化裝備可以與一般裝備同樣容易取得和使用,輕量化也能透過裝備加速推廣與普及於一般的登山者,GoLite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它當初在輕量化歷史上扮演了這樣重要的推手角色。
一開始GoLite成功的闖出一片江山,證明了輕量化的裝備是其商機和廣大的需求,因此讓更多大品牌注意到這塊市場,而此時GoLite早已站穩其領導地位。個人還記得六七年前剛接觸登山輕量化時,GoLite仍可可說是這塊領域的領導品牌,像JAM2這顆背包就是個人第一個輕量化背包,至今依然懷念。二千年後隨著網路輕量化也開始加速發展時,GoLite卻做了一個重要改變。雖然當初它是以Ray Jardine的概念與設計起家,但GoLite卻在2002年後全盤放棄這樣的基礎而提出了屬於自己的設計。但當輕量化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各家無不求新求變之時,當初慧眼獨具的GoLite產品線卻變得有氣無力,不只網站產品就永遠掛著五折特賣,更重要的是少了一股創新的能力也就失去領導的地位,產品雖有更新但卻與輕量漸行漸遠,國外的輕量化登山者就有人戲稱GoLite應該改成GoHeavy更合適。
隨著年來登山輕量化市場不斷擴大,在商機的利益之下各大品牌無不以所謂輕量化做為主力商品來操作。而且不只大廠,各種的輕量化小廠如雨後春筍出現,為了吸引消費者並與大品牌做區隔,它們勇於追求更輕與更新的設計,這也讓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樣日新月益的商業戰場上,沒有進步就只能被淘汰,GoLite很明顯不敵大廠與小廠的夾攻走到如今這一步,雖說早已嗅出端倪但仍令人意外甚至不禁為其長嘆一口氣。
風光一時的GoLite落的今日這步田地,讓我們也不得不認真的思考輕量化接下來要往何處走?當登山輕量化已經過二十餘年發展,在裝備、材質、設計、重量甚至論述架構都走到一個極限後還能往那裡走?說句老實話,從近一年的輕量化的領導網站BPL文章中我也嗅到了這股發展的疲態,我深深感覺這是在輕量化以爆紅的速度發展後以乎到了一個停滯期。當然慢下來並非壞事,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將台灣落後國外的發展迎頭趕上,又或許在這樣的停留與重整之後我們就能看到登山輕量化另一個階段的發展。而這樣的停頓也給了輕量化更多反思喘息的空間,我們看到近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包括對於基本重量定義的重新制定或是有些輕量小廠開始跳脫出重量至上的框架。當今輕量化面對著與二十年前大不相同的登山與裝備環境,相信輕量化也在找尋一個新的方向,在期待一個新的輕量化面貌即將誔生之外,也讓我們共同參與其中吧!
延伸閱讀:
破產保護(GoLite使用的破產法第十一章)
山行者豪哥 2014/1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