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久沒上山了!從五月奇萊北峰後等了四個月才好不容易成行的武陵四秀行程,感謝老天爺讓我們這三天都遇上超棒的天氣,所以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張美麗的風景吧!
↑常被誤認為"池有民宿"的池有名樹
↑桃山山頂的浮雲
↑南湖中央尖
↑日落前的大小霸
↑夕陽與晚霞
↑日出
↑雲海
看完美景再回到正題,以下就是個人本次四秀三天二夜的裝備清單:
↑背包類裝備清單
↑服裝類裝備清單
↑帳篷睡袋類裝備清單
↑爐炊具
↑必需品與雜項
↑消耗品
這回活動的基本重量在1.8kg左右,出發時加上1.8kg食物、燃料與500cc的水,實秤重量為4.1kg,而在新達登山口補充水量到1.5L,所以背包最重時約為5.1kg,total out of skin則為7kg左右。下山時實秤,不含水的背包重量(含剩餘的食物、燃料)實秤則約為2.25kg,以下就各細項裝備內容與使用心得來做分享。
天候狀況:
行程三天大都為晴到多雲天氣,主要活動區域在3000M以上,氣溫推測日間約為15-12度,夜間戶外則為10度以下。
背包:
天候狀況:
行程三天大都為晴到多雲天氣,主要活動區域在3000M以上,氣溫推測日間約為15-12度,夜間戶外則為10度以下。
背包:
↑ZPacks Z1背包
這回我依然採用大背包搭配側背包的方式,不過因為行程中需要背負較大量的行動水,所以我捨棄了無法放置水瓶的HMG的Stuff Pack而選擇了Zpacks的Z1,但在出發前我心一橫,把Z1的腰帶給剪了。因為這條腰帶是當初購買時個人一個錯誤的選擇,既然下自己犯的錯還是得由自己來解決,這一刀下去,重量馬上就省下了50多克,也算是痛快!
服裝系統:
服裝系統:
↑此行的基本穿著
服裝部份的變動可說比較大,因為這回從頭到腳穿了三件新衣服,希望以此來測試它們的表現。在內層排汗衣部份買了許久的MeCo終於是有機會上場發揮。羊毛材質的溫濕度與臭味控制表現一如我的期待,但多加了椰子纖維的快汗表現我卻沒有太深刻的體會,而且在肩部的縫線會造成不適感,這點是我認為最大的敗筆。另外,Hudini風衣也是第一回上場的裝備,從出發一直穿到回家都沒脫下來過,連睡覺都穿著它,我對它的唯一挑剔只有這L號的尺寸偏大穿起來垮垮,早知道買M號就好了。
而在下半身部份,我是穿"怕它割你嗎"的Rock Guide軟殻褲,這條褲子重量只有266克可說是十分輕薄的款式,但這回沒機會測試它的抗候性,不過穿著的舒適度與活動時的彈性都很不錯。再往下看,我腳上鞋子穿的是Inov-8的talon 212野跑鞋,以四秀這樣的路況它的表現可說稱職,但我要再次強調,能穿這樣無筒的輕量野跑鞋是因為我有整體輕量化的配合,如果光穿輕量鞋子卻沒有整體的配合,這樣不但不能發揮輕量鞋子的優點,反而會因為它的支撐性與保護性較差而適得其反,所以要穿著這樣的鞋子前要考量的不只是設計或路況而是瞭解這些裝備的使用限制與整體裝備的配合發揮,不然輕量可能不會是這些輕量化裝備的優點,反而會是使用上最大的缺點。
雨衣雨褲部份我還是帶了DriDuck的上衣與Zpacks的Cuben Fiber雨褲,雨褲從頭到尾沒派上用場,但雨衣卻是二個早上都穿上身去單攻山頭。說起這件雨衣,很巧的是上回來四秀也是穿同一件,重量輕、價格超便宜但就是耐用度差,這回走喀拉業時袖子上被樹枝箭竹勾破了幾個大洞,如果這破洞不好補的話就的考慮再買一套新的讓它退休去了。
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保暖衣部份是穿著JRB睡袋來替代,雖然比起穿真正的衣服活動起來較為不便,但這一來一往所省下的重量卻讓我認為十分值得。在部用衣物部份,我只有多帶一雙備用的襪子,一方面是怕鞋子濕了晚上睡覺有襪子換,第二是這襪子可以當手套用,所以才帶了這唯一的備用品。
睡眠系統:
行前依據溫度預估加上至少有一天有山屋可住,所以我帶了可當保暖衣的JRB Sierra Stearh睡袋。而在這回的睡眠系統我做了一個新嘗試,就是使用求生毯蓋在睡袋上來增加保暖度。經過二個晚上睡下來,雖然這顆睡袋填絨亂跑的狀況依舊,但至少我可以睡的相當溫暖,不過在我睡的舒服同時卻讓鄰床的阿鏗一夜難眠。原因就在舫加了求生毯後只要身子一動就會發出聲響,就是這個聲音吵的阿鏗幾乎失眠,在此對他以及其他被吵到的朋友說聲抱歉。
食物與爐炊具:
而在下半身部份,我是穿"怕它割你嗎"的Rock Guide軟殻褲,這條褲子重量只有266克可說是十分輕薄的款式,但這回沒機會測試它的抗候性,不過穿著的舒適度與活動時的彈性都很不錯。再往下看,我腳上鞋子穿的是Inov-8的talon 212野跑鞋,以四秀這樣的路況它的表現可說稱職,但我要再次強調,能穿這樣無筒的輕量野跑鞋是因為我有整體輕量化的配合,如果光穿輕量鞋子卻沒有整體的配合,這樣不但不能發揮輕量鞋子的優點,反而會因為它的支撐性與保護性較差而適得其反,所以要穿著這樣的鞋子前要考量的不只是設計或路況而是瞭解這些裝備的使用限制與整體裝備的配合發揮,不然輕量可能不會是這些輕量化裝備的優點,反而會是使用上最大的缺點。
雨衣雨褲部份我還是帶了DriDuck的上衣與Zpacks的Cuben Fiber雨褲,雨褲從頭到尾沒派上用場,但雨衣卻是二個早上都穿上身去單攻山頭。說起這件雨衣,很巧的是上回來四秀也是穿同一件,重量輕、價格超便宜但就是耐用度差,這回走喀拉業時袖子上被樹枝箭竹勾破了幾個大洞,如果這破洞不好補的話就的考慮再買一套新的讓它退休去了。
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保暖衣部份是穿著JRB睡袋來替代,雖然比起穿真正的衣服活動起來較為不便,但這一來一往所省下的重量卻讓我認為十分值得。在部用衣物部份,我只有多帶一雙備用的襪子,一方面是怕鞋子濕了晚上睡覺有襪子換,第二是這襪子可以當手套用,所以才帶了這唯一的備用品。
睡眠系統:
行前依據溫度預估加上至少有一天有山屋可住,所以我帶了可當保暖衣的JRB Sierra Stearh睡袋。而在這回的睡眠系統我做了一個新嘗試,就是使用求生毯蓋在睡袋上來增加保暖度。經過二個晚上睡下來,雖然這顆睡袋填絨亂跑的狀況依舊,但至少我可以睡的相當溫暖,不過在我睡的舒服同時卻讓鄰床的阿鏗一夜難眠。原因就在舫加了求生毯後只要身子一動就會發出聲響,就是這個聲音吵的阿鏗幾乎失眠,在此對他以及其他被吵到的朋友說聲抱歉。
食物與爐炊具:
↑晚餐的準備狀況,我都吃一個鋼杯就能吃完的一餐
↑每天晚餐都要上演的戲碼,乾燥飯大戰Jeff豪華大餐
主食部份一樣是乾燥飯與泡麵,配上湯包加脫水蔬菜就解決了正餐。至於行動糧的內容主要是別人喜餅禮盒內的小包裝餅乾,在此說個題外話,這高帽子的喜餅雖然貴但真的很好吃。這次糧食的估計十分精準,回到登山口時所剩的糧食很少,正餐全部吃完外行動糧只剩二包餅乾,整體可算是拿捏恰當。
爐炊具部份一如以往沒有太多不同,只有在點火槍部份,利用老凱送的灌氣頭把高山瓦斯灌進點火槍內,這樣一來在高山使用就有較高的可靠度,結果同樣有帶點火槍的RAY點到後來還是借了我的去用,由此可知它的表現了。
其它裝備:
除了以上主要的裝備外,我在必備品與雜項部份帶了二個照明的裝備要來看看表現如何?結果Photon這個是完全沒時間用,至於Mammut的S-Lite頭燈,20流明的亮度表現尚可,只是我發現它的按鍵卡卡的,也就是操作時按下去卻不一定會有切換的反應。這原因究竟是按的位置不對、還是開關有問題得再仔細研究研究。
爐炊具部份一如以往沒有太多不同,只有在點火槍部份,利用老凱送的灌氣頭把高山瓦斯灌進點火槍內,這樣一來在高山使用就有較高的可靠度,結果同樣有帶點火槍的RAY點到後來還是借了我的去用,由此可知它的表現了。
其它裝備:
除了以上主要的裝備外,我在必備品與雜項部份帶了二個照明的裝備要來看看表現如何?結果Photon這個是完全沒時間用,至於Mammut的S-Lite頭燈,20流明的亮度表現尚可,只是我發現它的按鍵卡卡的,也就是操作時按下去卻不一定會有切換的反應。這原因究竟是按的位置不對、還是開關有問題得再仔細研究研究。
↑行程結束時幫大家秤重
↑與大家的背包合照
這次的四秀活動,個人做了幾項新的嘗試,包括請同行山友提供裝備清單,以及在登山口出發前把大家的裝備秤重等等。,讓過去沒機會瞭解其他人的背負重量,這次終於得到解答。根據實秤的結果,發現同行伙伴三天二夜的裝備背包重量約落在15-9kg的範圍,而這是已包含2kg左右的公糧公裝的數字。由此結果看來其實大家的背包重量並不誇張,很多人事實上都已達到三天二夜行程基本重量9kg以下的輕量標準,可見大家離輕量一點都不遠。我想四秀行程因為路程陡上部份容易讓人感覺艱辛,對於背包重量也會有更深的體會,或許行程後會有人對於輕量化感興趣,小弟在此也非常歡迎大家共同來討論,不論是行程的各種裝備使用心得感想或是任何疑問都歡迎提出。
如果你要問我這1.8kg的基本重量表現如何?我的答案是:「這些簡單而基本的裝備配合足夠的技巧與經驗是足以讓我此行能有安全、樂趣以及可接受的舒適」。但我還是要一再提醒的是,裝備清單的目的不在於讓大家學習,而是自我的比較、評估,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安全、樂趣與舒適的需求,所以背包的輕重並不代表任何意義,一切都要回歸你的自我評估與需求。實踐的確是檢驗輕量化最好的方法之一,比較前後這三回的四秀裝備清單,我想在這一路輕量化的過程中我還是有不少收獲,不論是在技巧、經驗或是裝備的取捨與組合使用都有一些增長。所以我相信,只要願意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綜合你的心與背包裡的裝備將會有無限發揮的可能,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裝備限制了你的能力與想像,與大家共勉之!
延伸閱讀:
2009四秀裝備清單
2010四秀裝備清單
山行者豪哥 2012/09/21
如果你要問我這1.8kg的基本重量表現如何?我的答案是:「這些簡單而基本的裝備配合足夠的技巧與經驗是足以讓我此行能有安全、樂趣以及可接受的舒適」。但我還是要一再提醒的是,裝備清單的目的不在於讓大家學習,而是自我的比較、評估,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安全、樂趣與舒適的需求,所以背包的輕重並不代表任何意義,一切都要回歸你的自我評估與需求。實踐的確是檢驗輕量化最好的方法之一,比較前後這三回的四秀裝備清單,我想在這一路輕量化的過程中我還是有不少收獲,不論是在技巧、經驗或是裝備的取捨與組合使用都有一些增長。所以我相信,只要願意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綜合你的心與背包裡的裝備將會有無限發揮的可能,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裝備限制了你的能力與想像,與大家共勉之!
延伸閱讀:
2009四秀裝備清單
2010四秀裝備清單
山行者豪哥 2012/09/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